這就是我們一直在用,不管是手機還是瀏覽器
在這虛擬化技術,雲端科技,Web 2.0等等蓬勃發展的年代
只要是上網,一定完全脫離不了Http的關係
對於網路,這是很基底的概念
想要讓技術層面更進一步
可以從日常接觸到的概念開始
讀通了,就很有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以上都是廢話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好吧,說真的我不大會教網路這種東西
可能有修過網路相關課程的人,可能會比較懂一點
我盡量從觀察到實際結果,配合網路概念解釋一遍
HTTP封包
我先放這次抓HTTP封包的截圖,再來解釋可能會比較有概念一點
這次所使用的軟體是Wireshark,是個抓封包的軟體
http://www.wireshark.org/download.html
裝好之後選擇網路介面然後就可以看到類似像上圖的東西了喔
我想你一定是在看我的文章,你看你的視窗上面有pixnet耶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講起網路,不免還是從OSI七層開始講起
這個部份我覺得wiki分類的真好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OSI_model
有興趣可以點開wiki的連結看,裡面有對應的文章
天音:這時候要像老師一樣諄諄教誨 (雖然我很不想~>"<)
OSI七層協定從下到上分別為
實體層(Physical Layer),資料鏈結層(Data Link Layer),網路層(Network Layer),傳輸層(Transport Layer),會談層(Session Layer),展現層(Presentation Layer),應用層(Application Layer)
裡面藍字的內容都是現有協定名字
wiki的目錄,一堆藍字都沒看過沒關係,在這裡,我們只要管 TCP HTTP 在哪一層就行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應到我們抓到的HTTP封包
第一行,是個概覽,這個封包總共收到幾個Frame(訊框)等等
第二行,就是我們收到的Frame(訊框),可以看到我們用Ethernet協定傳送,裡面記錄著最後傳和目標傳到的Mac位址....等等
第三行,就是TCP/IP中的IP協定(Internet Protocol),紀錄著來源和目標的IP等等資訊
第四行,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就是TCP協定啦,HTTP連線也是基於TCP協定的,可以看到來源和目的的port(連接埠)號
第五行,就是HTTP協定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啦
這裡有展開,可以看到完整的HTTP標頭,一個HTTP連線原來附著這麼多的資訊,也是等下要講的重點
第六行,沒甚麼特別的,就只是網頁原始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封包和傳送原理
封包大概是這樣子的
從程式的眼光來看好了,軟體要送個資料到另一台電腦
除了 實體層(Physical Layer) 之外
會依序從上往下包
你可以想成要送人家禮物要包裝
或想成郵局要送郵務,要在包裹上貼很多標籤
或是辦公室的便利貼,貼一些備註訊息
每往下一層就加一些東西上去,到別人的電腦也是這樣,一層層拿掉標籤
最後得到資料
HTTP(應用層)也是如此,HTTP是基於TCP(傳輸層)的
在連線的時候也是如此
要先有TCP先連線才會可以跑HTTP的協定
不要問我為什麼要分那麼多層,網路這東西是有歷史的
很多東西到現今也還在變化 (但這個概念短時間已經是不會變了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先解釋TCP
看到一堆紅線了嗎
分成前三組和後三組
前三組,就是出名的三向交握 (3-way handshake 也有人翻譯三次握手)
(天音:甚麼三向交握都看攏無)
看英文比中文意思比較準,意思就是 握手寒暄 啦
請設想一個情況,想你打skype給朋友
剛接起來網路電話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
[SYN] 我: 哈嚕, 有沒有聽到聲音?
[SYN, ACK] A: 有聽到,那我呢?有沒有聽到聲音
[ACK] 我: 有滴~
(.......然後開始聊天,喔不是,是傳資料= =")
沒錯,三向交握就這麼簡單
標籤看起來很複雜而已
另外這組
[FIN, ACK]
[ACK]
是四向交握協定Four-way Handshake,用來關閉連線的
引用一下文章的內容
1. (B) --> ACK/FIN --> (A)
2. (B) <-- ACK <-- (A)
3. (B) <-- ACK/FIN <-- (A)
4. (B) --> ACK --> (A)
理當要有四個,為何只有二個?我想是Keep-Alive的關係
所以連線沒有斷,保持連線,若有其他的要求就可以馬上繼續連線
而不用重新建立連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標頭
HTTP標頭裡面有很多資訊,像是Server的資訊,很明顯是跟Apache做連線
這裡也很清楚看到中間有Set-Coookie: 和PHPSESSID就是Session的ID啦
當Server使用Session時
雖然Session的資料是放在Server上沒錯〈Client看不到〉
為了分辨這個是那個Client連來的
所以會放一個Session ID給Client
(像是你去寄放物品的櫃台寄放東西,櫃台會交給你一把鑰匙一樣)
用鑰匙認顧客
而且這個Session ID會隨著你的連線,在下次要求的時候,放在標頭裡面
一起發送給Server
而在網頁設計當中,Session往往都被當成會員登入等依據
當你在清理Cookie的時候,Session ID也一起被你清掉了
也理所當然的被登出了
但Session使用上有些限制
1. 他只能在同一個網域名字下使用,不能跨網域
2. Client端要開啟Cookie (當然這項,一般的瀏覽器通常都是開啟的)
3. 通常Session和Cookie一樣,有Expires(失效時間)的
所以Facebook的認證上考慮到這些限制,才會採用OAuth 2.0
就是模擬Session的原理,只是把Session ID變成token的方式,用HTTP最簡單的GET方式
掛在網址串上面,以做身分的識別
(有關OAuth2.0相關的東西下次再講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所以Hsuan網友在Android建立HTTP連線裡面
http://j796160836.pixnet.net/blog/post/28994669
問的問題:
我在1.php 寫 session
在2.php echo出session的值
這是沒問題的
但是如果用android端做測試的話
會抓不到session的值
請問這個跟android端有關係嗎??
所以在程式中,Session ID並沒有存下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資料:
TCP: SYN ACK FIN RST PSH URG 詳解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cimpleteam/articles/tcpsynackfinrstpshurgxiangjie
TCP/IP 概論
http://www2.meps.tp.edu.tw/documents/memo/TCP%EF%BC%8FIP%E6%A6%82%E8%AB%96/index.htm
留言列表